來源:今日熱點網
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3140萬輛,動力電池8年期限的“退役潮”洶涌而至,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正站在風口浪尖,機遇與挑戰如影隨形。啟信寶基于20個維度328項指標評估體系,運用商業查詢技術識別實際開展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的企業,發布了《啟信寶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洞察報告》,為行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。
近期,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《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》,凸顯了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,全面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刻不容緩。強化全鏈條管理、打通堵點卡點、構建規范、安全、高效的回收利用體系,成為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,也預示著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正在加速崛起。
然而,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,也面臨著諸多挑戰。為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,工信部自2018年起發布符合《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》的“白名單”企業名單。但啟信寶產業鏈數據庫顯示,全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關存續企業數量超萬家,截至目前累計公告符合規范條件的“白名單”企業僅5批,共148家。新版規范條件(2024年本)更是大幅提高了技術標準門檻,對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過程中的技術工藝提出更高要求,如冶煉過程鋰回收率提高至不低于90%,新增破碎分離后的電極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%等技術指標,使得企業間技術差距進一步拉大。目前,先進企業鋰資源回收利用率在90%以上,而落后企業僅能達到70% - 80%,導致行業整體呈現產能階段性、結構性過剩現象。
在行業發展的征程中,也不乏成功的范例。“廣東模式,江蘇標準”成為動力電池循環經濟的標桿。據啟信寶產業鏈數據庫顯示,截至2025年3月,全國“動力電池回收利用”產業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和江蘇省。廣東省以市場化整合為特色,依托比亞迪、廣汽埃安等新能源車企以及邦普循環、光華科技等頭部動力電池回收企業,構建了“車企 - 電池廠 - 回收企業”的閉環鏈條,形成了以佛山為核心,連同惠州、肇慶等地的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基地集群。江蘇省則通過政策規范與技術研發并重,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動力電池回收環保專項技術規范,對標歐盟標準,推動形成“回收 - 再生 - 再制造”零碳產業鏈。南京大學、東南大學等高校主導研發的相關技術,降低了能耗30%以上。
廣東與江蘇的實踐為全國提供了差異化的發展范本,充分印證了“因地制宜、政企聯動”的重要性。未來,隨著動力電池這座“城市礦山”價值的不斷釋放,行業將加速向頭部集中,技術領先、合規性強的企業有望主導市場。啟信寶也將繼續深耕商業查詢技術,持續洞察產業發展態勢,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關鍵詞:
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
創氪網 www.ksxwy.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: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
投稿投訴聯系郵箱:317 493 128 @qq.com